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再辞免再知隆兴府 南宋 · 卫泾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二三、《后乐集》卷八
豫章之命,仰戴鸿私;
上需奏之辞,俯勤温诏。
听未回于当宁,躬敢惮于循墙?
臣某诚惶诚惧,顿首顿首。
臣顷自瓯闽,尝婴疢疾。
云天之大施,畀田里之遄归。
暮齿寖高,馀生能几。
岂谓录名于丹扆,乃令窃宠于青毡。
顾治效无闻,微去思之可纪;
况人情易玩,虑隆委之难胜。
韦武阳功被于八州,若王仲舒令孚于千里。
误叨殊奖,曷跂前修。
伏望皇帝陛下宽再渎之诛,广重明之照。
念臣素严王事,敢即家居;
察臣未报国恩,靡遑身计。
今兹控避,实出诚忱,愿姑置于陈人,用别谋于良帅。
君制命为义,奚拘反汗之嫌;
牧以地得民,试副虚怀之切。
臣无任。
秋兴同商进士景贞押韵作 其四 明 · 张羽(凤举)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东田遗稿
花柳曾沾辇路春,登高谁赋黍离频。
峡云虚绾巫蛾髻,湘水能传屈子神。
万里九重天阙远,千金一笑主恩新。
三郎亦自惭韦武,犹有傍人笑太真。
经筵故事 其三 淳熙四年八月二十五日1177年8月25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四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唐贞元二年正月诏曰:「夫致理之本必在于亲人,亲人之任莫切于令长。
导王者之泽以被于下,求庶人之瘼以闻于朝,得失之间,所系甚大。
且一夫不获,辜实在予,况百里之安危,万人之性命,付以长吏,岂容易哉?
今甸内凋残,亦已太甚,每一兴想,衋然伤怀。
非慈惠不能恤疲氓,非才术无以赈艰食。
台郎御史,选重当时,得不分朕之忧,救人之弊?
昨者详延群彦,亲访嘉猷,尚书司勋员外郎窦申等十人咸以器能,精心理道,究蒸黎之疾苦,知教化之宗源,辍于周行,往涖通邑
长安县郑珣瑜检校吏部员外郎奉天县韦武检校礼部员外郎昭应县贾全咸阳县监察御史韦正伯可蓝田县监察御史崔淙华原县侍御史,王仓可检校比部员外郎美原县李曾盩厔县监察御史,荀三原县侍御史,李绲可富平县殿中侍御史」。
臣闻宣化承流,责在守令。
即二者言之,县令与民为尤亲,其任为尤重。
任既重则官不可以轻,故贞元之诏临遣十人,或以台郎,或以御史,盖欲增重事权,责其成功也。
前乎此则有汉氏之制,如以郎官出宰百里,县宰入为三公是也。
后乎此则有本朝建隆四年之诏,如以大理正奚屿馆陶监察御史佑之魏县是也。
三者时虽异而理则同,凡以为民而已。
中兴以来,赋禄养兵之费日广,故理财催科之政弥急。
上司督外台外台督州郡,州郡督属县,至于县则不得而辞矣,故为令者尤难称职。
所谓导王者之泽以被于下,求庶人之瘼以闻于朝者,绝无而仅有也。
盖由铨曹注授,专用关升,改秩之人,纷至沓来,能否莫辨,大率疲软者多健决者少,贪浊者多廉介者少,此民力所以坐困,财用所以益匮也。
顷岁虽得之,非朝廷遴柬而用之也。
夫求而得之,是谓为人择官;
取而用之,是谓为官择人,其得失不可同日语矣。
臣谓宜仿汉唐旧法,稽太祖故事,自员郎至于升朝,取其经擢用而投閒者,有差遣而待次者,缘公家微累偶尔坐废者,且以三十人为率,俾之分治剧邑,稍假事权,优以赏劝。
彼资望既高,决无干求为县之理。
自是朝廷选择用之,奔竞者固无由而至。
奔竞者不至,则真才实能见矣,此爱民之先务也。
遣使宣抚水灾诏 中唐 · 德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五十二
王者钦若天道。惠绥下人。
修己以导其和平。推心以恤乎灾患。
康时济理。何莫由斯。
朕以薄德。托于人上。
励精庶政。思致雍熙。
而诚不动天。政或多阙。
阴气作沴。暴雨荐臻。
江淮而及于荆襄。历陈宋而施于河朔
其閒郡邑。连有水灾。
郭多伤。公私为害。
损坏庐舍。浸败田苗。
或亲戚漂沦。或资产沈溺。
为之父母。所不忍闻。
兴言疾疚。良深愧悯。
夙夜祗畏。悼于厥心。
是用寝不获安。食而忘味。
特加赈恤。庶洽幽明。
宜令中书舍人奚陟江陵府及襄复随鄂申光蔡等州。左庶子姚齐梧往陈许宋亳颍徐泗濠等州。
秘书少监雷咸往恒冀德棣深赵等州。京兆少尹韦武扬楚庐寿滁润苏常湖等州宣抚
应诸州百姓。因水漂荡。
家业湮损。田苗交至。
乏绝不能自存者。委宣抚使赈给。
沈溺死者。各加赐物。
仍并以所在官中两税钱物地税充给。其溺死人。
所在官为敛收埋葬。用申恻隐。
以慰幽魂。其田苗所损。
宣抚使观察使刺史约所损多少。速具闻奏。
于戏。一夫不获。
一物失所。刑罚不中。
赋敛不均。皆可以失阴阳之和。
致水旱之沴。其州县应有系囚。
及狱讼久未决者。委所在长吏即与疏理。
务从宽。俾伸冤滞。
贪官暴吏。倚法害公。
特加惩肃。用明典宪。
灾伤之后。切在抚绥。
咨尔方镇之臣。洎于守宰
咸宜悉乃心力。设法救人。
以恤凶灾。以补伤败。
庶令安集。式副忧勤。
宣布朕怀。使各知悉。
优恤畿内百姓并除十县令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十三
朕以薄德。托于人上。
励精思理。期致雍熙。
鉴之不明。事或乖当。
百度多阙。四方靡宁。
伤夷未瘳。而征役荐起。
流亡既甚。而赋敛弥繁。
人怨闻上。天灾降下。
连岁蝗旱。荡无农收。
惟兹近郊。遭害尤甚。
岂非昊穹作沴。深儆予衷。
跼蹐忧惭。罔知攸措。
今谷价腾踊。人情震惊。
乡闾不居。骨肉相弃。
流离殒毙。所不忍闻。
公私之间。廪食俱竭。
既无赈恤。犹复徵求。
财殚力疲。继以鞭箠。
弛征则军莫之赡。厚敛则人何以堪。
念兹困穷。痛切心骨。
思所以济。浩无津涯。
补过实在于增修。救患莫如于息费。
致咎之本。既由朕躬。
谢谴之诚。当自朕始。
宜令尚食每日所进膳各减一半。宫人等每月惟供给粮米一千五百硕。
其馀悉皆停省。年食支酒料宜减五百硕。
飞龙厩马。从今已后至四月三十日已前。
并减半料。京兆府百姓应差科徵配。
及和市和籴等诸色名目。事无大小。
一切并停。公私债负。
容待蚕麦熟后徵收。百司非至切之务。
如追扰百姓及追勘徵收等色。府县并不须承受
其寻常诉讼。非交相侵夺者。
亦不得为理。百姓及诸色人等
如能力行仁义。均减有无。
赒贷贫人。全活数众者。
府司具事迹闻奏。朕当授以官秩。
蠲其征徭。如县令劝导有方。
流庸克济。至夏初已来。
类例勘会。但户口无减。
田畴不荒。亦以状闻。
量加优奖。百姓有迫于荒馑。
全家逐食者。其田宅家具树木麦苗等。
县司并明立簿书印记。令所由及近邻人同检校
勿容辄有毁损。及典卖填纳差科。
本户却归。使令复业。
夫致理之本。必在于亲人。
亲人之任。莫切于令长。
导王者之泽。以被于下。
求庶人之瘼。以闻于朝。
得失之间。所系甚大。
且一夫不获。辜实在予。
况百里之安危。万人之性命。
付以长吏。岂容易哉。
今甸内凋残。亦已太甚。
每一兴想。衋然伤怀。
非慈惠不能恤疲氓。非才术无以赈艰食。
台郎御史。选重当时。
得不分朕之忧。救人之弊。
昨者详延偫彦。亲访嘉猷。
尚书司勋员外郎窦申等十人。咸以器能。
理道精心。究烝黎之疾苦。
知教化之宗源。辍于周行。
往涖通邑长安县
郑珣瑜检校吏部员外郎奉先县韦武检校礼部员外郎昭应县
贾全咸阳县监察御史。霍琮可华原县监察御史
王仓可检校礼部员外郎昭应县李曾盩厔县监察御史
三原县侍御史。李绲可富平县殿中侍御史
其有散官封赐者并如故。应畿内县令俸料。
宜准常参官例均融加给。泾阳县韦涤。
洁已贞明。处事通敏。
有禦灾之术。有字物之方。
人不流亡。事皆办集。
惟是一邑之内。独无愁怨之声。
古之循良。何以过此。
就加宠秩。允叶前规。
检校工部员外郎兼本官。仍赐绯鱼袋。
并赐衣一袭。绢百匹。
马一匹。呜呼。
积行在躬。虽微必著。
咨乃庶尹。其惟钦哉。
朕闻为君者必择人而官。为臣者罔择官而处。
弛张系于理。不系于时。
升降在乎人。不在乎位。
朕方抑浮华以敦教。稽言行以进人。
非次之恩。以待能者。
彰善黜恶。期于必行。
凡百君子。各宜自勉。
定祧献懿二祖议 中唐 · 陆淳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十八
臣窃寻七年百寮所议。虽有一十六状。
总其归趣。三端而已。
于颀等一十四状并云复太祖之位。张荐状则云并列昭穆。
而虚东向之位。韦武状则云当祫之岁。
献祖居于东向。行禘之祀。
太祖复延于西。谨按礼经及先儒之说。
太祖之位。位既正矣。
义在不疑。太祖之位既正。
献懿二主当有所归。详考十四状。
其义有四。一曰藏诸夹室。
二曰置之别庙。三曰迁于园寝。
四曰祔于兴圣。藏诸夹室。
是无享献之期。异乎周人藏于二祧之义。
礼不可行也。置之别庙。
始于魏明之说。礼经实无其文。
晋义熙九年虽立此义。巳后亦无行者。
迁于园寝。是乱宗庙之仪。
既无所凭。殊乖礼志。
事不足徵也。惟有祔于兴圣之庙。
禘祫之岁。乃一祭之。
庶乎亡于礼者之礼。而得变之正也。
李德新中宗射鹿图 元末明初 · 高启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五十七 羽猎类、大全集卷九
赭袍玉带虬髯怒,人如真龙马如虎。
英风犹似天可汗,肯信昏孱困韦武
上林草绿闻呦呦,飞鞚霹雳梢长楸。
画旗围合晚犹猎,后庭双陆谁行筹。
追游不记房陵辱,五王谪来势犹独。
空誇大羽发无虚,不射妖狐射生鹿。
画图令人生感嗟,天宝回首飘胡沙。
神孙早解习祖艺,不遣衔出宫中花。
跋董氏唐诰1079年12月20日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二三、《鸡肋集》卷三三、无咎题跋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京东将供备使董侯,尝夜过余曰:「我之先有仕于唐,显者曰京兆尹讳叔经,不知于我几世祖也。
我家历五代至仕本朝,子孙世谨厚,故传其诰犹在」。
因就予求烛,出三卷书,其一则京兆君为顺宗山陵副使秘书监御史大夫元和六年闰六月六日告也。
京兆君良美,首尾无漫缺,虽甚细,字皆可识,盖卢景亮中书舍人所行。
予起,喜曰:「宪宗,唐中兴贤主。
初年,顺宗未葬,刘辟西川正月高崇文出讨。
七月,葬顺宗丰陵。
京兆号多事,而尹以此时进,才选也。
卢景亮称善属文,以直谏知名元和间,誉京兆君良美,其辞当不诬,可为董侯庆」。
然独怪京兆君为宪宗用若此,宜有政事闻于时,而其施设不少概见,何也?
间以其年月日考之《旧史》则不谬,而闰六月之六日戊辰,凡氏讳与官及平章事以下名于告者,举合。
闰六月戊辰始命,至八月癸未以卒,其莅京兆之日七十六而止。
前此为尹者,兵部侍郎韦武
后此为尹者,尚书右丞李鄘
而《新史》尹不书,故逸董氏。
馀考之,又合其名于告者,曰中书侍郎郑絪,自中书舍人迁;
门下侍郎杜黄裳,自太常卿迁;
给事中归登,自兵部员外郎迁;
吏部侍郎赵宗儒,自右庶子迁。
、黄裳号贤相,、宗儒谠直不回,皆元和初日一时才选也。
最后郎中兼者卑不显,乃不得质。
予尝读韩愈《顺宗实录》,见李实以不任职贬,知唐重京兆尹也。
李实韦武,中间二年,宪宗始即位。
二相贤,新用,且京兆号多事,择人固宜
时百司官多改置,韩愈亦自外入为博士,皆以是年也。
后寖用,乃至京兆尹,其选亦难矣。
董氏虽施设无所见,余能语其贤者,以一时事知之当如此。
后二告皆董浙,一曲沃簿,一猗氏丞,长庆大中时告也,漫缺不若前可识。
曲沃告有蝇头字,考即京兆君。
祖为圭,曾祖为端。
里为京兆府万年县洪固乡贵胄里。
而端以下及浙,凡四世粗见。
乃次序归董侯。
董侯中武举,为将,知方略,慕古人也,必有功名,以不愧其先世云。
元丰二年十二月二十日晁补之题。
禘祫论 南宋 · 王炎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一○、《双溪集》卷四、《新安文献志》卷三○
禘祫,宗庙之大事也,祫者合也,禘者谛也。
毁庙之主陈于太祖,未毁庙之主皆升,合食于太祖,是故谓之祫。
此公、谷二氏所传也。
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诸侯及其太祖,以审谛昭穆,是故谓之禘。
此戴氏所记也。
《周官》以宗伯掌邦礼,禘祫无见焉。
然六享之目,一曰肆献祼,二曰馈食,皆在时祭之上,即为禘祫无疑矣。
郑康成之传《礼》,其论禘祫甚详,而有四失焉:其乱礼之经者有一,其失礼之节者有三。
《祭法》记四代之禘,虞夏皆禘黄帝商周皆禘喾,所记虽未必皆是,而禘固宗庙之事也。
康成则曰:「《周颂·廱》之禘祀文王也,《商颂·长发》之大禘,祭天于圜丘而配以太祖也」。
出一己之臆说,汩郊庙之定制,所谓乱礼之经者此也。
既虞而升祔,谓之祫事,与大事之祫实异而名同。
祥禫而后禘,以定昭穆之序,禘而后祫,其先后不可易置。
康成乃以升祔祫事为證,遂言先祫而后禘,此失礼之节者一也。
禘祫之祭,庙祧之主或在,然祫则太祖东向,禘则祖之所自出者东向,而太祖配之,祫大于时祭,禘大于祫明矣。
康成乃谓禘小而祫大,此失礼之节者二也。
祫非不酌祼也,而以食为主,故《周官》馈食又谓之朝享,以是知其为祫禘非不荐食也,而以祼为主。
故《周官》肆祼献又谓之追享,以是知其为禘。
康成乃以肆祼献为祫,馈食为禘,此失礼之节者三也。
去此四失,禘祫之礼正矣。
然则舍康成之失,议禘祫可以无疑乎?
自汉以来,诸儒异论,其不可不辨者犹有三焉:天子有禘有祫,诸侯有祫无禘,一疑也。
三年一祫,五年一禘,二疑也。
祫礼行于三时,禘礼行于孟夏,三疑也。
夫祫祭太祖东向,则天子、诸侯之礼同。
禘非常之祭也,诸侯止于及其太祖,而王者及其祖之所自出,则隆杀有辨,而曰「天子有禘有祫,诸侯有祫无禘」,此因《大传》不王不禘之说而失之也。
《国语》言「荒服终王」,此蕃国世一见者也。
颜师古释之曰:「新王即位,乃来助祭」。
此乃禘祭之时,非是则不禘。
故《丧服小记》论虞祔祥禫之祭,而及于不王不禘,则天子新即位而后禘,其义甚明。
而谓天子有禘,诸侯无禘,不已疏乎?
此不可不正其误也。
三年一祫,五年一禘,此《公羊》「五年再殷祭」之说也。
《公羊》盖失之矣,而韦元成乃为之说曰:「五年而再殷祭,言一禘一祫也」。
《礼纬》因之。
张纯又为之说曰:「三年一闰,天道之小成。
五年再闰,天道之大成」。
以是为禘祫之节。
郑康成又因之,且谓鲁礼三年丧毕而祫太祖,禘于群庙,自后五年而再殷祭。
其说益以乖异不同。
夫新主入庙,昭穆递迁,则有禘,自是而后有祫而无禘,此不可不明其失也。
禘之时月,经无明文,而《戴记》则曰:「天子犆礿、祫禘、祫尝、祫烝。
诸侯礿犆、禘一、犆一祫、尝祫、烝祫」。
春祠夏礿,周礼也。
春礿夏禘,殷礼也。
文献不足,夫子不能讨论商之,汉儒何从知之乎?
是以知其说之不足證也。
张纯曰:「禘以四月,取纯阳之在上;
祫以十月,取百物之皆备也」。
其说未为皆得也。
春夏难于备物,故礿祠之薄,盖不可以祫于斯时。
而秋荐新故谓之尝,备物故谓之烝。
祫于秋冬,夫岂不可,安用必以十月乎?
若夫禘礼取四月之纯阳,则失之矣。
《明堂位》记鲁季夏六月禘于太庙。
郑康成从而迁就其说,曰周六月夏四月也,则尤失之矣。
《春秋》书禘于庄公则以五月,禘于太庙则以七月,未闻其必用四月也。
盖禘行于祥禫之后,祥禫既无定时,则禘礼亦无定月,此又不可不明其失也。
议礼者不能正其误,明其失,故自汉至唐,禘祫不合于圣人之经。
颜真卿曰「禘祫,懿祖东向,而太祖以下列于昭穆」,则禘祫无辨,非经也。
韦武曰「祫宜献祖东向,禘宜太祖东向」,则以禘为祫,以祫为禘,尤非经也。
经文固残缺矣,其意犹可考也,而诸儒汩之。
辑诸儒之论,用经以折衷其是非,此吾所以著论之意也。